
主管单位: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
主办单位: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齐齐哈尔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
编辑出版:《青年文学家》
国内刊号:CN 23-1094/I
国际刊号:ISSN 1002-2139
出版周期:旬刊
发行范围:国内外公开发行
《青年文学家》2020年12期
浏览:27次
-
《青年文学家》2020年12期
卷首语
春天的等候——致我最亲爱的妈妈刘冰;1原创文学诗歌三首(外两首)李金云;1-2经过你不露声色的视野(组诗)李斌;3回乡教师(外三首)王振宇;4青春一晌温知新;5关于这个春天(外一首)薛媛;6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——《傲慢与偏见》读后感Blank;7-8一座城的前世今生吴斌;9-11爱是无声——致母亲商庆尧;12寒暮挽思——给未来孩子的一封信杨敏之;吴铭;潘盈;13踮脚张望冯歌迪;14故乡的秋 故乡的云孙启皓;15人生百味书中解,世事洞察读春秋王余波;16星月尹婷;17凉薄的世间做深情的人赵紫文;18影刀郑天泽;19文学评论_现当代文学沈从文湘西小说《萧萧》叙事空间研究李欣峰;20-21+23白先勇作品中意象的悲剧意蕴薛颖敏;22-23浅析鲁迅小说中的取名艺术——以《药》为例艾皆臻;24酷儿理论视阀下同性恋主题意蕴比较探究——以《茫茫夜》、《孽子》为例李泓达;孙鑫鑫;25-27+29论小说《京华烟云》中道家情怀的复杂性戴阿峰;28-29论《呼兰河传》的儿童视角胡学丽;30涤荡人性之清——迟子建《清水洗尘》的人性书写李星旖;31+33民族文学及文化之网络传播效果问题探析——以网络小说《独步天下》为例周菁;齐海英;32-33经典小说图像化缘起研究杜娇;34-35论鲁迅《弟兄》的复调性云霄;36-37价值归属与当代启示——新批评派文学批评对象评析冯永星;38-39《探索与回望——论韩少功的“后知青”写作》文献研究综述胡佳;40-41出走的女性——安娜·卡列尼娜与曾树生形象对比刘晗;丰小隆;42-43日出而生,日落而殁——地域文化视野中的《生死场》刘玫 ;44-45图画书《山溪唱歌》的诗意美学罗敏;46-47郁达夫前中后期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流变魏昕;48-49从《死水微澜》和《包法利夫人》看中西方女性的屈服与抗争钟膂君;50-51翻译美学视域的《丑石》英译解读李莎莎;52-54新批评视角下《生》的解读刘红茹;55浅谈外国文学影响下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王鹏彪;刘力菡;赵永强;唐刚刚;李盼锋;56论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王平;57浅谈莫言《生死疲劳》的叙事艺术王昕晴;58《金锁记》中曹七巧和《玫瑰门》中司猗纹的母性解构比较张新宇;59文学评论_古典文学《长歌行》《短歌行》释义陈晓宇;60-61+63姚永朴《文学研究法》之“繁简”观初探董宇;尚依然;62-63苏轼仕杭词的北宋杭州城书写向百雪;尹梦弦;64-65+67由悲怆远游到欢愉永生——简述游仙诗的诞生与演变罗中原;66-67欧阳修词中的歌妓形象漫谈白银银;68-69语境顺应论视角下《红楼梦》两个译文对情感态度的处理——以第二十八回为例侯姝彤;70-71《孙子兵法·九地》篇中的“愚兵”思想新论吕芙蓉;72-73朱季海《说苑校理》浅析张露;74-75从敦煌“放妻书”浅议唐代和离制度陈冬雪;巴图;76-77论《红楼梦》中的“避难法”高珊;78-79逢本《鬻子》黄老思想考辨何雨盎;刘冉;80-81浅析诸葛亮的三种形象黄琴;陈静静;82-83试论金陵十二钗判词之“钗黛合一”康亚芸;84-85新批评理论在诗歌中的应用——以《一剪梅·红藕香残玉簟秋》为例袁新鹤;86-87中唐文人元稹自编百卷本《元氏长庆集》考论杜光熙;88-90浅析唐代说体文的艺术特色胡睿;91-93三维转换视角下古诗《相思》英译本对比研究颜悦;94-96论《三国演义》对姜维历史形象的改造王皓;97论盛唐诗歌写景艺术余海玲;98《红楼梦》中的休闲诗词梳理探究胡海燕;99浅析庄子之“道”路丽莉;100语用学视角下《左传》的对话艺术——以襄公为例宁鸟;101探析中国传统诗词歌赋在现代绘本中的表现谭洁莹;102两评曹操王银萍;103北宋东京苏、黄的交游——黄庭坚《题子瞻寺壁小山枯木》新解邹莹露;104+106文学评论_外国文学民族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初探刘静文;105-106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初探崔宁;107+109丽塔·达夫诗歌中的空间书写樊璇 ;108-109悲剧美学视角下的《洛丽塔》陈 煜;110边缘人视角下《紫色》中的妇女主义思想研究王宁;111+113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下《呼啸山庄》男主人公人性迷失的原因分析甄英英;112-113管窥《静静的顿河》中的女性形象丁盼盼;114-115论聂华苓长篇小说的叙事艺术——以《桑青与桃红》为研究中心房小铃;116-117“标出性”构建的艺术美感——文化符号学视域下《觉醒》的研究孙超;118-119《我的安东尼娅》和《德伯家的苔丝》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对比研究王蕾;120-121基于现代日语译文对《源氏物语》和歌汉译的分析武石悠霞;122-123后殖民主义视域下库切《福》的解读袁湘英;124-125析《安德烈·瓦尔特笔记》的现代性方晓梅;宋敏生;126-128论托尔金笔下的汤姆·邦巴迪尔形象王铎振;129-131浅析英美文学的精神价值和现实意义周靖;132论人性的复杂性——浅谈《推销员之死》中的威利·洛曼冯育军;133伊夫林·沃小说《衰落与瓦解》的黑色幽默解读李东霏;134女性主义视角下浅析《理智与情感》刘慧;135论《傲慢与偏见》中的婚姻观刘云鹏;136围棋精神发展的人格外化——以川端康成的《名人》为例孙晨晰;137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《摸彩及其他故事》王雪;138从跨文化的视角赏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杨忠妍;139生的忧伤、死的恐惧——《睡美人》主题分析张雅楠;140文学评论_影视文学叙事学视角下电影艺术的现实关怀郭晓宇;141+143解读徐克导演影像世界中的人物形象塑造马君程;杜雯雯;142-143浅论《哪吒之天降魔童》的互文性韩情;144-145+147从文体学角度欣赏Into the Unknown歌词徐炜琦;146-147浅析秋胡妻形象在《列女传·鲁秋洁妇》与《鲁大夫秋胡戏妻》中的差异王 琦;148-149“演员”的词语更替刘艺帆;150-151另类的“信仰骑士”——浮士德俞媛媛;152-153美狄亚的艺术曾子桐;154-155谈奥菲利娅悲剧的诱因张雪;156-158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——以《老友记》为例阚海月;159浅析电影《辛德勒的名单》中的蒙太奇刘娟;160沉沦与毁灭——曹禺《日出》中陈白露悲剧形象分析董芳军;161“杀戮”“艺术”“神学”的多重奏——浅析《此房是我造》的“结构们”杜汨;162简析美剧中的美国文化范雅贤;163试论《暴裂无声》的创作艺术高一平;164经典电影的视听表达——以《马路天使》为例马文馨;165文化长廊浅析德州市方言中的“来”字范清凤;166-167+169从法门寺出土茶具看唐代宫廷饮茶董文明;168-169英汉隐喻关系对比分析阚海月;170韩语依存名词基本概要马萍慧;171+173浅谈汉语委婉语的文化意蕴和常用修辞王伟妮;172-173榆次区晋语副词调查研究相苗逗;174-175浅论符号相对于指号的优越性赵舸;176-177新疆民族特色饮食文化及其词汇的英译周薇;178-179对外汉语中汉语诗词的语言特点分析郭帅;180-181中美饮食文化差异性研究刘媛萍;182-183演讲语篇中语言元功能的选择与应用——以陈铭《女人永远是最佳辩手》为例罗幸;184-185从语言迁移角度对影响韩国留学生汉语习得因素的研究——以语音、语序方面为例王习习;186-187简论中西文化的主要特征郜雯婷;188语义成分分析法研究模式下的英语词汇意义分析——以动词cut、break、touch、hit为例阚海月;189燕赵老字号——深州黄韭之文化研究康若熙;190从茶道浅析日本文化中的审美内涵刘 ;191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礼貌原则对比探究闫旭;192互联网发展对汉语言的影响分析杨硕;193中日“手”惯用句之对照探究姚金镒;194网络语言中谐音现象的使用叶晓童;195亲家间的冲突性话语分析张艾爽;196《静民宿》方巍;2《角度》赵芹;2《童趣空间》徐一埔;2《融合》梁博;2王宝周作品王宝周;2发布日期:2020-09-11
上一篇:《青年文学家》2020年11期
下一篇:《青年文学家》2020年10期